立即注册 登录
正法宝殿 返回首页

562241359的个人空间 http://www.zfbd108.org/?97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2-08-06

已有 1046 次阅读2012-8-6 10:11

 持戒的真实意义

  受戒容易,守戒难。持戒必须有智慧,如无智慧无法持戒,亦守不住;又戒生定、定生慧,相资相成。内有烦恼,外有诱惑,降伏烦恼需要智慧,俗语说:没有理智,控制不了感情。戒有二种,一为止持,一为作持。如五戒之规定均为不应作,为止持,属自利;作持是必须要作,属利他。例如,受菩萨戒之后,路遇病人必须为其安置照顾,不管即犯戒,谓之作持。

  为什么要持戒,这对修学佛法的人来说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了。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中,持戒为第二位,与布施、忍辱一起为增戒学所摄;在戒、定、慧三胜学中,戒是首位,无戒不能生定,无定不能生慧,故持戒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唯有牢固基础,基础上的大厦才不会倾斜或者倒塌。佛遗教经有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为戒律之异名)。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古时有大德曰:“三藏十二部,以戒为主,佛不在世,以戒为师。一般世俗认为戒束缚人,殊不知戒之结果又名‘甘露’,能治百病 ,想消罪业,以戒薰心,乃为最上法。 ”可见持戒于修行的重要意义。以禅家的话说,持戒就是为了不持戒,由戒过渡到无善无不善、无戒无不戒之彼岸。

  佛法中的禁戒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约束修行人的行为,实质却恰恰相反,禁戒是达到自由解脱的良药,由于众生沾染了自无量劫以来的无明习气(包括了身口意恶业)而不自知,故一直在红尘里打滚,在六道中轮回,故佛向众生阐说了其堕落的因由以及解脱的方法,持戒则是解脱法门之一。所以,有身口意恶业的修行人确实需持戒来对治自己的无明习气,当修行人没有了身口意恶业时,禁戒也就失去了作用,这种情况好像是一个自婴幼儿时就已失明的习惯了黑暗的盲者以为世界从来没有光明,而智者告诉他世界本来就有光明,要医好眼疾重拾光明需要有药对治,当眼疾医治好了,眼药对患者便不再起作用,何来束缚之有。再譬如,当一个人染上了吸毒的恶习后,则被毒瘾深深地束缚着不得自在,为了筹得毒资,骗、偷、抢甚至出卖肉体、杀害兄弟父母等诸坏事无不尽其极,当该吸毒者在未达十恶不赦时,是否应该及时戒毒呢?相信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可为什么当运用在佛法的戒律上,有些人却不明就里呢!

  在所谓的“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处处体现着禁戒,大至法律中的禁杀人、禁放火、禁投毒、禁偷盗、禁奸淫……等等,在维护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稳定,小至做人准则中的戒骄(要谦虚)、戒贪(要廉正)、戒懒(要勤奋)、戒蛮(要讲理)、戒奸(要诚信)、戒轻薄(要礼貌)……等等,在起到修心养性的作用,故持戒于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是不可少的。

  由于有不少学人于某些因缘未了,故只能在家修学佛法,佛法教义中也就有了在家信众的五戒(出家比丘具足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具足三百四十八戒)。在家信众的五戒为: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等。为什么要持守这五戒呢?杀生除了是一种残暴行为外,杀者还欠被杀者命债,要受众生憎恶、睡时心怖、常有恶梦、短命残废、命终堕地狱、若再世为人常当短命等果报;偷盗是贪取他方财物为己有的不义行为,当受远离贤善、破己善相、常惹官非、付出多收入少、遭受贫贱、死入地狱、若再世为人常不聚财等果报;邪淫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当受夫妇不睦、恶法增长善法损减、家人孤寡、财产日耗、种怨家业、命终堕地狱、若再世为人是女者则多人共夫是男者则妇不贞洁等果报;妄语是一种失其诚信的欺骗行为,当受口气臭、善神远离、实语人亦不信受、种诽谤业、人所不敬、常多忧愁、死堕地狱、若再世为人常被诽谤等果报;饮酒是是扰乱身心的行为,能使人失却理智,当受资财耗散、身多疾病、身心散乱、易生斗诤、增长杀心、增长嗔恚、智慧渐少、福德减少、泄漏秘密、事业不成、徒增忧苦、毁辱父母、不尊佛陀、不敬僧法、亲近恶友、弃舍饮食、形迹浪荡、淫欲炽盛、众人憎厌、父母不喜眷属嫌弃、远离正法、不敬贤善、常生过非、颠狂增长、命终堕地狱受无穷苦等果报。

  持戒的意义

  1、《楞严经》: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2、《大报恩经》: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

  3、《大集贤护经》: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4、《般舟三昧经》:弃绝情爱,作比丘僧。意欲学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犯。

  5、《六门教授习定论》:若求净戒,有四种因。一善护诸根。二饮食知量。三初夜后夜能自警觉,与定相应。四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如是则戒得清净。

  6、《阿含经》:无戒之人,当生三恶道中。比丘戒律成就,威仪具足,犯小律尚畏,何况大者。是谓成就第一之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犹如彼城,高广极峻,不可沮坏。

  7、《恒水经》:一时佛至恒水,月十五日说戒时,告阿难等曰。夫人生死五道展转,不自识宿命本末,皆坐心意不端故。人身甚难得,经戒复难闻,闻已信入佛道难,入已守持戒律难。汝等皆应端心正意,念生死甚劳苦,当守经戒,不可缺犯。持五戒者,还生人中。持十善戒者,得生天上。能持二百五十净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果。

  8、《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戒律)。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

  9、《善见律》 :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持律有六德,一者守领波罗提木叉,二者知布萨,三者知自恣,四者知授人具足戒,五者受人依止,六者得蓄沙弥。若不解律,但知修多罗阿毘云,不得度沙弥受人依止。以律师能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持戒对当代佛教的现实意义

  “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如果反过来说即是:

  “假使佛法败,莫非僧谤僧。”这话听来有些不太顺耳,确是千真万确的名言。如今,少数的佛教僧团内部不仅不能互相帮助和谅解,而且互相毁谤和诬陷,使得佛教僧团不合,信众失去信心,给佛教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我们不能只看到了寺庙的经济收入,认为有了钱就可以创造一切,却忘记了僧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极少数青年僧人认为持戒修行皆是无能之人所为,根本上就不知道出家是为了什么!这实在是佛教的大不幸。

  在这高度文明和现代化的新时代,佛教大展宏图这项任务就担负在我们青年一代僧人的肩上了,佛教未来的命运也掌握在我们这一代僧青年的手中。佛教要在二十一世纪能够更加辉煌灿烂,发展寺院经济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佛教自身的建设。只有佛教自身的强大和团结一致,才能给社会和信众一种可靠有前途的形象。佛教的自身建设主要是僧人的素质和僧团的庄严,要想提高僧人的素质首先要从戒律上开始,戒律是僧人和僧团清净庄严的根本保证。我们从历史中可得到见证:历史上每一次法难和灭佛事件,都是因为僧团不和、僧人素质差,在社会和信众中失去了信心而导致的。如果要使我们佛教僧团的自身建设强大而不被社会淘汰和遗弃,这就要从我们每一位僧青年从根本上做起,持守戒律、爱护僧团。

  只有持守了戒律才能使佛教强盛起来,才能保证佛法的久住和昌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留言咨询|电子信箱|网站声明|管理制度|网站地图|违规处罚|手机版|Sitemap|正法宝殿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5-9 04:36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wincache On.

Powered by 正法宝殿

© 2011-2020 True Buddha-Dharma Hal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