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正法宝殿 返回首页

562241359的个人空间 http://www.zfbd108.org/?97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2-08-06

已有 1204 次阅读2012-8-6 10:14

持戒后的受用

  学佛人应常作如此想:佛制定的戒律是为我一个人制定的,不是拿它量旁人。信心清净就是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此即禅宗的明心见性,故大乘学人的下手处即是破四相。学佛就要学吃亏,学上当,此种大利益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如对初学佛的人讲这种话,一定把他讲跑了,但是对老修行应说真实话。

  我是达楚尊者第二世,恒生仁波切座下的弟子张玉林,来自吉林省吉林市。2011年四月因缘成熟,由师姐们的告之,方知皈依四宝的当下即是五戒弟子,而开始严肃面对此一问题,认真的受持五戒,做為道道地地的密乘四宝标準行人。

  在这里想把自己持戒后的心里感受分享给大家。回想起来,自己学佛已有四年多了,在根本上师的指导下听闻了很多 多杰羌佛法音,也明白了一些佛法的道理,知道自己一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了生脱死。虽然了解无戒则无定,无定则无慧,无慧则不能了生脱死,但也同时深知犯戒的下场是不得成就。因此一直下不了决心受戒,真是无始黑业太重了。戒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束缚,更害怕受戒后再犯戒,也明白一旦受戒则将永远持戒不得违犯,就这样心里纠结了两年多,也痛苦了两年多。

  一次,我拜见上师时,祈请上师开示,用什麼方法将自己的黑业最快消除掉,上师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开示道:「最快的去除黑业法是懺悔后永不再犯。」这句话我记住了。回到家中坛城,对著诸佛菩萨、我的根本师,自己严肃地為自己真正开始持五戒。

  持戒后自己在身口意上严格要求自己,小心做事。对于五戒而言,眾生因缘不同,持某一条戒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对我而言,刚开始最难守的是不妄语戒。善意的谎言不经意间就犯,于是我请上师开示如何持不妄语戒,上师开示我,以后要多加注意,同时告示我最大的妄语是未证言证,欺骗眾生。

  诚如经云:「修行者必须以戒入道,渡生死河以戒為船筏」,所以持戒对学佛修行人的成就有多麼重要,因為无戒则无定,无定则无慧,无慧则不能了脱生死。

  学佛修行是修自己的心,持戒也是戒自己的念头。当有了不好的念头时,马上警觉,当下除掉。我不想做个自己骗自己的假修行人,所以一旦下了决心,就坚持持戒。持戒半年来,以前那些纠结、痛苦没有了,持戒后那种束缚感也没有了,与其说是受戒,道不如说是一种彻底的解脱。

  戒对我们修行人来讲,那就是盔甲,抵御恶魔的侵袭,同时也像一堵正知正见牢不可破的墙,让我们远离黑业。我庆幸穿上了〔五戒〕盔甲,以戒為师,有了这堵金刚墙,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可以远离是非,作个老实修行人,利益眾生。

  如何有效持戒

  1、必须要认真学习和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特别是尊敬老人、敬公婆、懂礼貌等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这符合“摄善法戒”。

  2、必须要斩钉截铁地立即斩断这些不良习气,不要犹犹豫豫,不要问为什么,因为这些就是做人的基础内容,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必须要端正纠正错误的态度(参见斑竹的新浪博文《关于纠正错误》)。如果我们在克服这些不良毛病时,犹犹豫豫,推三阻四,其实就是不想改。如果不想改,那么就不会有进步。注意,对于缺点不想改变,妄图挺是挺不过去的,最终还要落实到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修养上面去。特别是过真妄交辙、意识关的朋友,不升华自己的道德修养,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上是过不去关口的。

  3、要学会热情待人,时刻想到自己的言行是否对别人造成伤害,不能动不动就摆脸给别人看,不要情绪化,不要连五分钟的稳定情绪都稳定不了。一定要注意修养。

  4、持戒(律己)、学习和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和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目的与意义必须明确。不能稀里糊涂。一定要知道它是在帮助自己做人,是作为人应该学习和做到的最起码行为要求,也是使自己摆脱烦恼的必要途径。

  5、认错和纠正错误的恶劣态度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这是轻浮、自傲、不虚心的表现。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自己的关口加重。所以必须有想深入领悟认识和纠正错误的态度。如果态度端正了,就说明修养在入门。因为这意识到要掸去身上的灰尘了,从而离佛性近些。

  6、不要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其实,在思想领域自己仍然非常幼稚。所以,我们必须要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的不足,真正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去做,而且热情主动地去做,那样自己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7、等待无效。道德修养不提高,靠熬靠挺最终是过不去的。必须从现在就要做起,提高自己的修养。

  8、学会主动、热情地慰问老人,特别是儿媳要经常主动接近、热情关心和慰问公婆,这是礼貌和善良的表现。不要冷漠,不要不管不问,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9、在老人和领导面前要学会必要的礼貌。特别是儿媳在公婆前,要注意不要手舞足蹈,不要张牙舞爪,不要目中无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长幼不分、目无尊长,不要懒惰,不要我行我素、胡作非为。

  要学会在公婆等老人面前主动热情地关心、照顾、慰问老人,柔和贤惠,勤劳肯干,中规守矩。这些都是持戒的内容。有了疑惑或反面意见要在尊敬老人和领导的前提下,在适当时机,以合适方式和颜悦色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顶撞老人和领导,不要目中无人。

  10、要想摆脱烦恼,就得克服习气。大量的烦恼都是因为自己的习气造成的。因为不良的习气,使得他人反感自己,如果自己不从受到打击上反思自己,那么就永远也摆脱不了烦恼,命运对自己来说就总是不好的。所以必须要学会自责。

  11、对于自己缺失的道德一定要设法补上。要谦虚,要自责,要时刻想到道德,那么就会迫使自己努力学习并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懂礼貌的人。

  持戒的功德

  佛在《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涅槃经》是显宗中最了义的经典之一,从佛的这句开示中可以看出,无论修学什么了义佛法,都必需以持戒作为基础。

  在龙树菩萨的《亲友书》中有:有如万物依大地,一切功德依于戒。

  意即世上的万物,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等都依靠于大地,同理,一切功德只有在净戒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同样藕益大师也云:“持戒如地,万物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藉此而远离”,即从善根而言,持净戒所获的功德如大地上的万物一样无量无边;另一方面则从遣除违缘魔障而言,有如坚固的城墙能抵抗外敌的入侵,若持净戒,则能远离一切魔障。

  在藏地,智者们对佛法有如是的评价:佛法的基础为戒律,佛法的精华为般若波罗蜜多,佛法的极密精华是密宗大幻化网。此也说明佛法的基础为戒律。

  以前藏地有的学法人去印度学梵文,以期翻译佛典的时候,许多智者都祈请他们多翻译戒律,因为这些智者在实际修持、领众的经验中,感觉到了戒律的重要。

  清净持戒的人也会感得梵天与帝释的护持,因为经书中说梵天、帝释特别喜好忏悔罪业、积累善根、守持净戒的三宝弟子。汉地古书中的“天有好生之德”的话同样也表达了上天喜欢积德行善的人这个意思。

  清净持戒的人,因为抛弃了对五欲的贪求,不再与世人相争,因此时刻处在最安乐、自然的状态中,此时在世人的眼里,他已是非常高尚、可敬的人了。人们接触、了解他之后,对他的崇敬之心会油然生起,自然想去亲近他。因此,以他德业的感召,人们渐渐聚集在他的周围,他的弘法利生事业自然就兴盛起来。曾经有弟子向宗喀巴大师请教获得大福报与自在的大事业的方法,宗喀巴大师告诉他的窍诀就是“从清净持戒做起”。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德光尊者、菩提萨埵(静命菩萨)、宗喀巴大师等正是以清净的戒律为基础,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宏伟事业,现在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等高僧大德,也同样是基于清净的戒律,而使佛法在末法时代得以发扬光大。

  根据不同众生的界根意乐等等原因,密宗和显宗在不同时代的弘扬情况(也即是教期)是不同的。密乘续典中授记,随着(显宗)末法时代的黑暗越来越重,无上大圆满的光明反而越来越增上。而显宗的经典是以佛弟子对戒律是否恭敬、重视,来确定佛法是否住世。

  如果佛弟子不清净持戒,那么高僧大德也会不再住世而圆寂。如世亲菩萨,有一次他来到尼泊尔大塔旁边时,见到一个出家僧人在种地,没有如理守持清净戒律,就知道未法时代已真正到来了,清净戒律的修行人也没有了,当下便圆寂了。故学院里从法王到大管家,到讲法的堪布都在一再强调戒律,我们对此也要认真、精进地学习,把戒律深深印到自己心中。无论出家,还是在家,各位金刚道友一定要持戒清净,团结和合,依教奉行,那么我们的金刚上师不用祈请和遣除违缘也会长久住世,常转深广法轮。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关于我们|留言咨询|电子信箱|网站声明|管理制度|网站地图|违规处罚|手机版|Sitemap|正法宝殿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5-9 04:22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wincache On.

Powered by 正法宝殿

© 2011-2020 True Buddha-Dharma Hall.

返回顶部